“要不是为了他,我早就离婚”
当你感觉到你的婚姻名存实亡时,当你看到自己的早离父母因为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难过时,当你与自己的早离爱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争吵、他都只为自己辩解而不会做出改变时,早离以及很多其他让你感到对婚姻失望的早离时刻,你迫切想要一个平和的早离生活而想逃离这段婚姻,这个时候很多身边的早离人都会和你说,孩子多可怜啊。早离
“为了孩子也要忍下去”,“你这个决定对孩子太不负责”,早离“离婚,早离你想过孩子的早离感受吗?你倒是离婚了,你的早离孩子会被歧视的你知道吗?”
于是你打消了离婚的念头,握着“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早离家”这根稻草坚持着。但在夫妻感情濒临破裂的早离时候,负情绪的缠绕,令你沉浸在离不离婚的选择里,而忘记了去尝试解决婚姻中的问题。为了孩子选择不离婚的人,他们把过多的情绪放在了自己的隐忍和委屈里,他们忘记去经营自己,也没有余力去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。一段终日争吵和冷漠的婚姻,带给孩子和自己的都是千疮百孔的伤口。
然后有一天,你和孩子说了句:“要不是为了你,我早就离婚了”。父母的问题,孩子被当成了婚姻失败的挡箭牌。一句为你好,孩子就要为你们的错误买单。
泰国恐怖短片《吵架的父母》,就是以小孩子为第一视觉,描述孩子眼中父母吵架甚至是家暴的场景,并以恐怖片的形式展现出来。是的,父母争吵对于孩子来说,就是一部恐怖片。我们总说童年阴影,这就是童年阴影。
吵架的父母
在一篇对41个儿童的访谈研究论文中,作者提到:
5-6岁儿童能觉察到的“妈妈生气”强度由弱到强都有。而非常愤怒的生气只发生在夫妻冲突的案例中。 孩子会感到害怕、紧张,“变得安静、胆怯、哭泣”或选择借故走开。
我能理解作为父母会为孩子考虑,会尽力给他一个完整的家。但我不理解你为了孩子不离婚。婚姻里面没有共通性,有忍耐凑合过幸福的,也有忍耐凑合过不幸的,没有统一的应该还是不应该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孩子不应该为你的不幸婚姻而背锅。
当婚姻出现问题,你当然可以选择不离婚,但那不是为了孩子,是为了你自己。爱孩子的前提,是爱自己。就如同你也希望你的父母能过得舒心快乐一样,你的孩子也不希望你牺牲太多。
家庭的完整性,不是屋檐下有爸爸妈妈
而是爸爸妈妈都爱着他
如何解决这段不快乐的婚姻,又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孩子,这才是关键。
如果家庭充满矛盾,日日都在打仗,夜夜都以泪洗脸,这又算是哪门子的为了孩子???在孩子的世界里,爸爸妈妈都爱着他,他能在爸爸妈妈的爱和陪伴下成长才是最重要的,如果真的是为孩子着想,就必须解决家庭中的冲突,和谐的家庭环境,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。
你是成年人,不想离婚就重新经营好家庭,想离婚就离,但千万别再把责任抛给孩子。
如果问题不能解决,那么不管你和谁在一起最终都只会是错的,但如果你改变了相处的方式,那不管你跟谁在一起最终也都将会变成是对的
《最后选择在一起的人,赢得了爱情》康纳
是人都有脾气,哪怕金婚银婚的夫妇在其年轻时,也会有考虑要不要离婚的时刻。既然你们现在没有离婚,本质上而言就是因为你还想要和对方在一起,只是当下相处模式有问题。当你们不愿承认(假装问题不存在,当然也不会解决问题)时,你们的婚姻只会拥有更多的矛盾。
退一步说,哪怕你离婚了,自己却什么都没有改变,下一段感情会幸福?这样的你,能言传身教给孩子什么好的相处之道?
所以,改变亲密关系间的相处模式是必然的,无论离婚与否。
(责任编辑:婚恋情感)
-
你可能没有意识到,其实你很有希望让他重新爱上你,想想看---只要你真的拥有他过心,他对你的爱就不会死,不论他是否承认,无论过了多久,你在他的心中的都会有一个位置.但你要知道如何去重新点燃那些火焰,让他 ...[详细]
-
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当时著名画家、和尚惠崇画的“春江晚景”一幅画上题诗,描绘了画面上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全诗如下: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诗中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 ...[详细]
-
还没有人能像E. Bruce Goldstein博士这样,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与现实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。《认知心理学:心智、研究与你的生活(第3版)》从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基础知识入手,详细介绍了知觉、注 ...[详细]
-
布鲁纳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.S.Bruner,1915-2016)提出的学习理论。布鲁纳的心理学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派别,哲学上属于所谓“过程-结构哲学”的唯心主义派别。布鲁纳学习理论主要 ...[详细]
-
面对女朋友常常发脾气的问题,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呢?以下是几点建议: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至关重要。她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、情绪波动或身体状况而表现出易怒的情绪。通过细心沟通,关心她的感受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...[详细]
-
幼儿心理是指个体在幼儿时期的心理活动的总和,所谓幼儿时期是指三周岁到六周岁这个阶段的个体,又称之为学龄前儿童时期。幼儿心理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,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认识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,智能有了突飞猛进的 ...[详细]
-
马斯洛效应是指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、安全需要、归属与爱的需要、尊重的需要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的现象,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。1943年,马斯洛在《人类动机理论》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,该理 ...[详细]
-
《孟子》上记载了两个人学下棋的故事。奕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,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。两个人中有一个是一心一意地学,听从奕秋的教导;另一个虽说也在听讲,但心里却以为有大雁就要飞来,总想着拿着弓箭去射它。两 ...[详细]
-
从小,我学会的是压抑自己的欲望……回想起来,成长的过程就是一部欲望不断被打压的血泪史!真想好好拥抱一下那个时候的自己……【东方心理•体悟】荣格心理学关于自性和欲望的体会自性是什么?荣格的自性化历程,就 ...[详细]
-
思维联想障碍:在思维过程中,必须有联想过程,即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的过程。联想障碍系指联想过程中速度与途径的变化。这种思维过程障碍又称思流障碍。包括联想过程中量和迅速的异常,思维的进程过速、过缓、阻滞 ...[详细]